找到相关内容85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2)

    裁判一般,释白圣系统的佛教势力无可挑战地持续长期主宰了此后中国佛教会的组织运作和教势发展。因此,戒严时期台湾佛教发展的功劳或过错,不论评价的角度如何[169],大陆逃难来台僧白圣系统主导的佛教势力都是...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560057.html
  •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法概论篇

    佛教《三字经》略解之佛法概论篇   三、佛法概论   15忏悔法及实质   上十宗,已说完,   忏悔法,更须探。   [忏悔法]:忏是梵文音译忏摩的略称,悔是忏的意译,合称“忏悔”。谓陈露自己的过错,改恶从善,求得宽恕,使内心得到安宁。忏悔法简称忏法,是一种佛教制度。其法规定,出家众必须定期集会,先诵出佛教戒律,然后各人或自举,或举他是否有违反其中条文者,...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00460821.html
  • 佛教对“临终关怀”的看法

    常忏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到老年,多少会反省一生中的过错,而深感懊悔和遗憾;若能真心忏悔,就像清水洗涤过一样,人格便能升华,心中也能坦荡。  (七)布施能喜舍:人到年老,总觉得身边要有钱才有安全感,...

    星云大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5062510.html
  • 神通不是道

    折服旁者,亦无暇自修,自他两害。如此执着((J晤法”,则如用黄金制马桶以盛污秽无异。  如是种种皆是为“悟法”所迷,然其过错不在佛法本身,而在人之我执深重。若如此“行持”,至驴年亦不能明了“长舒两脚睡...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04462947.html
  • 白云老禅师著作:休庵随笔

    一者毗尼--译作善治,谓能治贪、嗔、痴等诸般恶作;或译调伏,谓能调理身、语、意,制伏过错故。  二者尸罗--译作止得,谓能止恶得善;或者译作戒,以防止为义,能防止身、语、意三种行为,不作恶行,于有犯之...

    白云老禅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531263000.html
  • 西斋净土诗浅释(2)

    具足戒能圆满受持一日一夜而无犯。威仪能够检点无缺而且心中没有过错可悔,以此一日之功德回向则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其眷属必来迎接而且佛陀有加祐接引的慈恩。先仗著弥陀圣众金光照射然后高登于清净的国域,后来...我如今在娑婆世界已经后悔从前之过错。佛号自己呼喊还要自己回答称诺,仔细地思量著,唯心的净土谁说有一丝毫的间隔。一贯钱本来就是一双的五百钱,婴儿无知地被欺谩而被空拳所惊吓。思惟而言议不来时遭受禅师的一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15063188.html
  • 释达观著:随缘自在/第一章

    知道自己不好的习气、错误的观念、不当的行为及言语。不要逃避自我的内在,时时深入内心,去察觉动机及深层的意识,才能真正知道自己有那些过错。  再来要“改过”,知过若不能改,又有何用呢?改要从“起心动念处...

    释达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5163700.html
  • 禅话

    代表佛教、佛法,除此之外,佛教葫芦里面,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则很少人知道,这是不看经论的过错。那晓得佛教的真正大事、真正意义,全不是烧香、磕头、念经、持斋、守戒这一回事。烧香、磕头、念经、持斋、守戒不过是...

    方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4763883.html
  • 宗教意识的链接与文学的选择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一种解读

    政治上不够激进而外,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林道静与他分手,除了政治选择的不同而外,还应该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原因。然而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这样的视角被漠视了,革命与否是诠释爱情关系能否维系的几乎惟一理由,...

    袁国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02166200.html
  • 《瑜珈菩萨戒》要义

    他人诋毁,就要及时避护,充分检点自己的行为,不再犯同样的过错,否则就是有染违犯。  如果所面对的是诬陷不实之辞,菩萨就应澄清事实。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从声闻戒的角度来说,“是非以不辩为解脱”,但不作解释而...。从主导思想来说,同样是贪心,有强烈的贪心和轻微的贪心,它所造成的过错也就不同;从数量来说,偶而为之和屡错屡犯,性质也有很大的不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偶而有不如法的行为,也在所难免,一旦意识到就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05966846.html